在“五·七”空战结束将近三个月之后,印度方面终于和欧洲达成了一致的宣传策略。——据路透社近日报道称,在对印度政府官员的采访中了解到,当日印度空军落败的根本原因,是误信中航工业展板上“霹雳-15E射程为145公里”的资料,结果没料到这型导弹竟能在180公里甚至200公里外实施打击,令他们措手不及,导致重大损失。
▲事发已经过去许久,霹雳-15E依然被单独点名
相较于先前印欧双方的一些表述,这种说法的最大“优势”,就在于成功把责任完全推给了中国——无论是操控“阵风”战机的印度飞行员,还是制造这款战机的法国达索公司,全都成了“被误导”的角色,仿佛大家都没错,皆大欢喜。然而,事实显然并非如此。
作为一个第三视角的观察者,当我们从战后回顾这场空中交锋时,很清楚那一晚歼-10CE并未越过国境线,但印度当时并不具备这一信息。敌我位置无法确定的情况下,那种所谓“保持距离在150公里开外”的设想,根本无法成立。更何况,虽然确有一架“阵风”是在180公里处被击中,但另外两架则是在140公里内被击落。
▲战斗过程中,印度始终未能发现歼-10CE的行踪
实际上,虽然印度在这次交战中遭受重创,但其战术部署与飞行员操控技术并不算差。他们将战机编成诱敌、支援、打击与掩护四个小组,全程采用贴地飞行方式,试图借助地形隐蔽行踪。他们的计划是,一旦巴基斯坦对苏-30MKI或米格-29进行拦截,由“阵风”伺机出击进行反制。但他们没料到,在中国航发提供支持的巴基斯坦空中监视系统面前,这种低空飞行反倒成了明显目标,由于高度差扩大,反而给霹雳-15E创造了极佳的发射条件。
▲只有一架苏-30MKI被击中,说明巴方真正目标是“阵风”
国内测试霹雳-15E射程时,是以敌我双方处于一定飞行高度与速度的标准条件下进行的。但当歼-10CE突然跃升,在高空位置释放导弹攻击飞行高度仅百余米的“阵风”时,这使得霹雳-15E获得了数千米甚至上万米的额外重力优势,从而远远超过了测试中的射程数据。在如此复杂的“高打低”背景条件下,霹雳-15E所搭载的相控阵导引头依然能够准确锁定目标,使处于能量劣势、速度缓慢的“阵风”根本无从反制。
更致命的是,“阵风”上的电子告警系统性能落后,未能及时发现飞来的霹雳-15E导弹,最终造成三名飞行员遇难——事实上,在正常情况下,他们原本是有跳伞逃生机会的。
▲印度“阵风”编队在这场战斗中伤亡极为严重
所以从实战角度来看,印度确实是败在了“预估错误”上,但并非仅仅是低估了霹雳-15E的射程,而是整体上低估了对手完整作战体系的能力。他们完全没想到,自己认为周密的作战部署,面对巴基斯坦方面由中国提供支持的空战系统,竟然如此不堪一击。对欧印两方来说,若承认“阵风”在实战中不如歼-10CE,无异于政治与经济的双重打击。
若全球都意识到,以“阵风”为核心的空战体系不敌中国提供的支持,那对外销和军工合作就是灾难性的打击。因此,不论是早前否认战败,还是如今把责任推到霹雳-15E上,他们的目的都是一致的——竭力维持“阵风”依旧强于或至少不逊于歼-10CE的假象,哪怕事实已经证明即便“阵风”全力以赴也打不过对手。
▲法国绝不会轻易承认“阵风”不敌中国战机
法国之所以拼命维护“阵风”的“强者形象”,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数百架高价订单摆在那里,总价值以数百亿欧元计。正是这些利益,让法国坚持对外维持“阵风”性能强劲的舆论。然而在现实面前,达索迟早撑不下去。
2025年6月,法国空军宣布采购两架瑞典的“全球眼”预警机,用以取代即将退役的美制E-3。这一举动说明,哪怕是最关键的预警装备,法国也已经无法自给自足,可见其航空工业早已式微。而整个欧洲的五代、六代战机研发也乱作一团。在中美都即将在2030年前后装备第六代战机的背景下,欧洲已经难以跟上节奏。
▲一旦歼-35进入国际市场,“阵风”可能将失去立足之地
想当年,仅在四十年前,中国对法国的“幻影-2000”还充满向往,一度准备砸下重金引进,只是因为法国狮子大开口,条件太苛刻,才不得不放弃。而如今,中国的歼-10C虽非最新型号,但已经足以在实战中压制法国现役主力“阵风”,这说明欧洲战斗机的“好日子”或许已经接近尾声了。
10倍配资十大正规平台,配资炒股配资平台优势,长沙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